软交换技术并不是基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而是对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一种革新和演进。不过,它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区别
1. 交换方式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
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在通信之前,会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电路通路,这个通路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被独占,即使没有数据传输,该电路资源也不能被其他通信使用。
例如,在传统的固定电话通信中,当你拨打一个电话时,电话网络会为这个通话分配一条物理线路,这条线路从你所在的电话局一直连接到对方电话局,直到通话结束,线路才会被释放。
软交换技术:
基于分组交换。它将语音、数据等信息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带有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通过共享的网络路径进行传输。
这些数据包在接收端再被重新组合还原成原始信息。就像在互联网中发送电子邮件一样,邮件被拆分成多个数据包,通过不同的网络路径发送到接收方,然后再组装起来。这种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2. 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
呼叫控制和承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换设备(如程控交换机)既负责建立和控制呼叫连接,又负责语音等信息的传输承载。
例如,当你在传统电话网络中拨打电话时,程控交换机根据号码进行线路连接(呼叫控制),同时通过内部电路传输语音信号(承载)。
软交换技术:
实现了呼叫控制与承载的分离。呼叫控制功能由软交换设备完成,而媒体承载(如语音、视频流)通过IP网络等分组交换网络传输。这使得呼叫控制更加灵活,媒体传输也可以利用现有的高效网络基础设施。
3. 网络架构和设备功能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
网络架构以程控交换机为核心,设备功能相对固定。每个程控交换机都有特定的端口数量和连接方式,主要用于处理语音业务,功能扩展和升级比较困难。
例如,早期的电话交换机主要用于实现本地电话的交换,要增加新的功能(如来电显示),需要对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复杂的改造。
软交换技术:
采用分层的网络架构,包括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和接入层。各个层次的设备分工明确,功能可以灵活组合和扩展。
软交换设备在控制层发挥核心作用,负责呼叫控制等功能,而接入层的设备可以多种多样,如各种网关用于接入不同类型的终端和网络。
二、软交换技术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联系
1. 互联互通
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软交换技术需要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这是因为目前还有大量的传统电路交换设备和用户存在。
例如,软交换网络中的用户可能需要和传统固定电话用户进行通话,这就需要通过网关等设备将软交换网络的信号和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信号进行转换和交互,以保证通信的顺畅。
2. 业务继承和过渡
软交换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继承了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业务。例如,基本的语音通话业务,虽然软交换采用了不同的交换方式和技术实现,但对于用户来说,体验上的差异不大,这样可以实现业务的平滑过渡。
同时,软交换技术也在逐步扩展和创新业务,如在语音通话的基础上增加视频通话、多媒体会议等新业务。
3. 网络演进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是通信网络演进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传统电路交换网络向更灵活、高效的下一代网络(NGN)过渡。
一些运营商会逐步将传统电路交换设备替换为软交换设备,或者利用软交换技术对传统电路交换网络进行改造,以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