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建立一个高效、经济且适应性强的呼叫中心,已成为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业务运营效率的关键举措。然而,选择合适的呼叫中心建设方案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呼叫中心


一、业务需求分析


1. 功能需求


呼入功能:


如果企业主要是以接收客户咨询、投诉为主,如电商企业的客服中心,那么呼入功能是重点。需要考虑来电排队、自动语音应答(IVR)等功能,来电排队可以确保客户来电按顺序接听,自动语音应答可以引导客户选择服务类型,比如让客户按“1”咨询产品信息,按“2”投诉等。


呼出功能:


对于以电话营销为主要业务的小型企业,如小型金融产品推销公司,呼出功能就更为关键。需要具备号码批量导入、自动外呼、通话记录等功能,自动外呼功能可以提高外呼效率,号码批量导入方便营销人员管理客户号码。


客户关系管理(CRM)集成:


无论是呼入还是呼出为主的业务,CRM集成都很有价值。通过集成CRM,客服或营销人员可以在通话过程中快速查看客户的历史订单、咨询记录、偏好等信息,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2. 业务量预估


根据企业目前的客户数量、电话呼入呼出量以及未来的业务增长预期来确定呼叫中心的规模。


如果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型软件服务公司,预计每天的来电咨询在几十通左右,初期可能只需要几个坐席;但如果是一家已经有一定客户基础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小型电商企业,可能需要考虑可扩展性较强的方案,以应对业务量的增长。


二、成本预算


1. 建设成本


硬件成本:


如果选择自建呼叫中心,需要考虑服务器、语音网关、话机等硬件设备的费用。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购买基础的呼叫中心一体机可能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价格一般在几万元左右。


如果选择云呼叫中心,硬件成本则大大降低,因为大部分云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提供基于云端的服务,企业只需要通过网络连接使用即可。


软件成本:


软件费用因功能和品牌而异。一些基础的呼叫中心软件可能价格相对较低,几万元左右,但功能可能比较有限。如果需要高级的功能,如智能语音分析、高级CRM集成等,软件成本可能会增加到数十万元。


云呼叫中心的软件费用通常是按坐席和使用时间收费,例如,每个坐席每月可能在几百元左右。


人力成本:


包括系统维护人员、客服人员或营销人员的工资。如果是自建呼叫中心,需要至少一名系统维护人员,其年薪可能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当地的工资水平和人员的技术能力。


客服人员或营销人员的工资也是重要的成本因素,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当地劳动力市场情况来估算。


2. 运营成本


通信成本:


这主要是指电话通话的费用。如果是传统的呼叫中心,需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根据通话时长和通话类型(本地通话、长途通话等)收费。


云呼叫中心的通信成本通常包含在服务费用中,但也需要了解清楚收费标准,例如,有些云呼叫中心可能会对超出一定通话时长的部分另外收费。


维护成本:


对于自建呼叫中心,需要考虑软件升级、硬件维修等维护成本。软件升级费用可能是软件购买价格的一定比例,每年可能在15 - 20%左右。硬件维修成本则取决于硬件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云呼叫中心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主要由服务提供商负责软件和服务器的维护,但企业也需要了解服务提供商是否会对额外的维护服务收费。


三、技术难度和维护


1. 技术难度


自建呼叫中心:


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来搭建和维护系统。包括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会面临技术难题,例如,在遇到服务器故障或软件冲突时无法及时解决。


云呼叫中心:


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因为大部分技术工作由云服务提供商完成。企业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网络设置和软件配置就可以使用。


2. 维护要求


自建呼叫中心:


维护工作包括硬件设备的保养、软件的更新和升级、数据备份等。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云呼叫中心:


维护工作主要由服务提供商负责,但企业也需要关注服务的可用性和数据安全。例如,需要了解服务提供商的备份策略,确保客户数据不会丢失,同时要关注云服务的中断情况,及时与服务提供商沟通解决。


四、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1. 可扩展性


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选择的呼叫中心方案应该能够方便地扩展。例如,当企业的业务量增加,需要增加坐席数量时,呼叫中心系统应该能够容易地进行扩容。


云呼叫中心在这方面通常具有优势,因为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坐席数量,一般只需要和服务提供商沟通,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坐席的添加。


2. 灵活性


包括系统功能的灵活配置和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能力。企业可能需要根据业务变化调整呼叫中心的功能,如修改IVR流程、增加新的报表功能等。选择的方案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这些功能调整。


同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财务系统等的集成能力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